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助推美麗中國建設 ——《市長訪談》(第24期)開播
4月28日,《政務訪談》特別節目《市長訪談》(第24期)開播。此次訪談,以“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·助推美麗中國建設”為主題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高鵬凌,副市長趙建仁,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曉峰做客直播間,與廣大網友交流。
在全省率先啟動創建工作 生態示范創建命名縣區全覆蓋
巴中從2018年就啟動了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。截至2021年底,除巴州區是省級命名的生態區外,其他縣區均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或“兩山”理論實踐創新基地,實現了生態示范創建命名縣區全覆蓋。
2018年以來,巴中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:大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,一手抓組織領導,層層建立黨委、政府主要負責人任雙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,一手抓優化調整國土空間布局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等標志性戰役為抓手,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專項治理。積極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,在城市實行“產業園區+城市新區+旅游景區”同建,在農村實行“產業園區+田園景區+新型社區”同建。
打造美麗中國老區樣板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率先示范
2021年,市委將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作為“三市兩地一樞紐”重大發展戰略,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?
嘉賓介紹,巴中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,體現了政治自覺,有規劃引領,也是發展的迫切需要。
巴中地處長江上游,系渠江源頭、秦嶺重要生態屏障,巴中的紅色資源、綠色生態是最大的優勢。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地位重要,巴中是川陜蘇區首府、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,理應胸懷“國之大者”,率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、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,努力讓“紅”的老區持續煥發“綠”的生機。
同時,《“十四五”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》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川陜革命老區發展規劃》明確支持巴中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領域在全省率先示范,省委、省政府已將巴中列為全省兩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全域試點市之一。
利用綠色生態資源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
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,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必要路徑。如何實現生態價值轉化?
嘉賓認為,應分門別類開展綠色生態資源普查。建立森林資源、農業資源等“六張清單”,切實摸清碳吸收量、碳儲量、氧釋放量。同時,搶抓新一輪“三區三線”劃定窗口期,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。
做實自然資源確權登記。開展生態產品基礎信息調查,積極學習借鑒浙江麗水等地試點經驗做法,建立巴中生態產品價值(GEP)核算體系。
用好綠色金融工具。積極爭取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,大力發展綠色信貸、綠色基金、綠色保險。持續用好南江黃羊貸等特色信貸產品,積極為企業設立“碳賬戶”,同時對企業實行“碳增信”。
強化項目支撐。巴中是全省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的三個市州之一,要在省林草廳的指導下,開發儲備和實施一批林業碳匯項目,盡快達成一批在全省立得起、全國叫得響的成功案例。
繪就大巴山居圖 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
嘉賓描繪了巴中未來五年生態文明建設的藍圖和愿景——通過共同努力,將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顯著變化。
巴中的綠色生態美譽度將顯著提升。生態環境質量將更加鞏固,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各項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,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3%以上,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5%以上,藍天常在、綠水長流、魚翔淺底、繁星閃爍成為常態。
巴中的綠色生態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。“雙碳”工作提質增效,全市“1+3”主導產業積厚成勢、集群發展,其增加值占GDP比重30%以上,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走在全國全省前列。
老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。新發展理念得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,美麗鄉村隨處可見,宜居、宜業、宜商、宜游的城市藍圖變為現實。(記者 李云良)
- 上一篇: 我市舉行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
- 下一篇: 高鵬凌參加《市長訪談》(第24期)與廣大網友在線互動交流